汕头大学论坛|凤凰树

 找回密码
 注册(开放注册)
搜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宋垚臻书记接受《中国教育报》专访谈中外合作办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5-21 16:45: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开放注册)

x
编者按:2011年5月9日,中国教育报《高教周刊》专版刊发了储召生主编书面访谈我校党委书记宋垚臻的文章《步伐加快,别忘了当初为何出发》。宋书记在接受访谈中,系统地介绍了我校国际化办学的理念与实践、模式引进与推广、国际化战略的独特道路。现全文转载如下:

“步伐加快,别忘了当初为何出发”
——汕头大学党委书记宋垚臻谈中外合作办学
■本报记者 储召生

宁波诺丁汉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上海纽约大学——似乎在一夜之间,这些中西合璧的大学校名,开始吸引着人们的眼球。人们不仅关注这些中外合作办学的高校本身,更关心其为中国高等教育的未来发展将会带来什么。不止一家媒体认为,这些中外合作高校将引发高校改革的“鲇鱼效应”。

和中外合资企业最初是从港资企业起步类似,国内高校的国际化办学,最初也是从借鉴香港高校开始的。全国唯一得到李嘉诚基金会长期支持的汕头大学,就是这样一所特别的、与众不同的大学。可以说,汕头大学近30年来的办学之路,特别是其近10年来的国际化办学举措,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资考察的国际化办学样本。

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历史,其实也是一部中国高等教育逐步走向国际化的历史。教育部日前公布的本科以上学历教育中外合作办学中,就涉及37家办学机构和535个办学项目。近日,围绕“何为国际化,国际化何为”等相关问题,本报记者对汕头大学党委书记宋垚臻进行了采访。

不解放传统办学模式,只能是表面文章

我们从海外引进一位很好的教授,他还是不得不“挣工分”、“跑课题”、“评职称”。

记者:上海纽约大学的奠基最近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广州、杭州等地也传出将要引进国外优质大学资源的消息。您如何理解中外合作办学问题?

宋垚臻: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跃升,中国的高等教育在国际上也越来越具备重要的影响力,与国际接轨成为显要的热点话题。但是,遗憾的是,一方面,中国高校实力在迅猛提升,高校合并造就了一批规模宏大的航空母舰,科技论文数迅速增加;另一方面,中国高等教育获得的国际承认却十分有限,其核心竞争力与国际优秀大学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这是当前必须着力研究解决的大问题。

在我看来,中外合作办学的关键是对国际化办学理念的认知。所谓国际化,是由理念层面的核心规则与实践层面的办学行为构成的:就形而上的国际化理念而言,我认为就是欧美高校几百年来形成的成功的致力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办学模式,并表现为国际化高校应该具备的行为准则;就国际化的办学实践而言,学术、教学、管理队伍的国际范围延揽,全球招生,学术权力、行政权力、政治权力的划分,资源调配方式等都可以体现国际化办学的核心理念。

记者:其实在这些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之外,高校还有很多国际化办学形式,如散落在各大高校里的中外合办的课程班。

宋垚臻:国际化办学行为本身只是一种手段,其目的必须通向学术自由的弘扬和创新人才的培养。遗憾的是,一些高校在进行国际化办学改革中,比较关注实践层面的东西,没有很好地分析和挖掘深层次的内核。比如扩大一些国际交流,搞一些师资全球招聘,使用一些原版教材,等等。而思想观念彻底解放的工作很少有人关注,其结果,必然是“国际”了而“化”无从谈起。就比如,我们从海外引进一位很好的教授,来这里,他还是不得不把大量的精力投入到“挣工分”、“跑课题”、“评职称”当中去,过不了几年,具备国际水准的人才也会退变为庸才。所以,我特别拥护中央提出的继续解放思想的提法:不从传统的办学模式中解放出来,所谓的国际化只能是表面文章。国际化步伐加快,别忘了当初为何出发。

联姻式的合作办学,其特征是依附型的

对于绝大多数本土高校而言,“他”对“我”没有多少可以借鉴的意义,因为“体制”不同。

记者:您如何评价上海纽约大学以及此前的宁波诺丁汉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的办学模式?他们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国内高校的改革?

宋垚臻:我们注意到,在汕头大学着力推动国际化改革的10年里,江苏有了西交利物浦,浙江有了宁波诺丁汉,上海有了华东师范大学引进的纽约大学,据悉广东省也正在着手引进若干所境外高校办学,这些都是中国高校国际化办学的最新尝试。我认为,在中国这么大的高校群体中,引进若干所国外高校,具有很好的示范效应,对引领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范式具有非凡的影响,我衷心祝福这样的办学模式能在大陆成功。

我想强调的是,应避免联姻式的合作办学,因为其特征是依附型的。从外延上看,这种合作办学使得中国高校国际化成员丰富化、多元化,而对于绝大多数本土高校而言,“他”是“他”,“我”是“我”,“他”对“我”没有多少可以借鉴的意义,因为“体制”不同。从地域看,能举办这样的国际化学校,只能是财力雄厚的发达地区,这就更加局限了“引进办学”这一模式的推广价值。最关键的一点是,几所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办学机构,对于大陆高校而言,是国际化的外在力量,何以可能成为中国高校国际化办学的内生动力、内在需求还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记者:地处特区的汕头大学,不也是在“引进办学”吗?

宋垚臻:汕头大学的国际化是以办学理念国际化为切入点、以国际化项目为抓手、以成功案例推广为己任的系统性工程,其国际化特征是内涵式的。李岚清同志来校视察的时候说,汕大是高教改革的试验田。我们也一直是按照这个模式走的,那就是,我们所做的改革尝试、国际化的实验模式,不仅仅是为我们自己做的,而是力图能够在全国推广。最近几年,我们扎实推动的几项大的国际化办学项目,都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如大学管理系统的ISO质量认证、学习互助体系(Student Learning Centre)、住宿学院制度(Residential College System)等均受到高等教育界的关注。

所以,关于国际化办学的各种模式的不同,我想引用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对佛教进入中国的衍变和中国化过程的描述:是一个Buddhism in China(佛教在中国) 和 Chinese Buddhism(中国的佛教)的区别。我们追求的是后者。

任何成功的国外模式,必须进行本土化调适

我们的几乎所有改革步伐都伴随着困惑、质疑、讥讽,甚至责难。

记者:在推进国际化办学的过程中,汕头大学遇到了哪些困难,甚至是阻力?
宋垚臻:汕头大学建校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给予汕头大学特殊的政策关怀,在李嘉诚基金会的鼎力支持下,其国际化的内生环境一直保持着强劲的改革动力。特别是新世纪开始的这10年多,学校在诸多领域的国际化改革中均领有风气之先。但是,毋庸置疑的是,我们的几乎所有改革步伐都伴随着困惑、质疑、讥讽,甚至责难。在我看来,我们不能简单地以“反对改革”这样扣帽子的方式审视,其中包含的一些合情合理的诉求,值得我们高度注意和反思。

问题的症结也许在于,在外部环境的制约下,我们的改革力度往往超越了内部环境可承受的限度。当前行政管理学界热议并逐步推行的大部制改革,汕头大学其实早就有了比较成功的实践。部处机关设置一直保持在12个左右,比同类学校精简50%以上;十几个教授争一个处长岗位的现象基本杜绝,所谓的“高校去行政化”在汕头大学基本上不是问题。但是,学校管理层也听到比较多的抱怨,如“我是科长,干的是别的学校处长的活儿”,干部在这个全新体制下获得的“提升”空间似乎也成了很大的问题。

更大问题在于,学校在国际化通行规则下的办学行为,往往无法获得相对公平的评价。比如,学校一直保持相对稳定的规模,但是在目前的大学评价体系中,就必然处于相对不利的地位。国外有很多规模很小却很著名的高水平大学,就是因为他们的评价指标和我国很不一样。再比如,学校公开财务报表,让资源调配透明化,打造一所没有负债的大学,被看作“光荣的傻瓜”。学校施行年薪制改革,把教学科研第一线的老师从上课、发文章、拿课题,几乎是“计件取酬”的工分制度中解放出来,曾被严重质疑为削弱学科建设。但是,从2006年到2010年学校获得的科研经费总量增加了5倍。目前,学校近一半学院的院长由引进的境外专家担任,有人也担心“外来和尚”真的能“念好经”吗?对此,我有乐观的期待。

记者:您认为汕头大学近30年的办学实践,有哪些办学理念值得正在向国际化方向努力的高校借鉴?

宋垚臻:在国际化与本土化的碰撞融合中,汕头大学一直坚持海外模式的研判引进、吸收消化、创新推广这个系统化过程。我的同事们进一步用3个概念对此项工作进行了总结:因袭、规抚、创获。因袭就是学习引进国际上先进办学模式的过程;规抚则是本土化调适的过程,否则就是囫囵吞枣不消化;创获是基础性意义上的创新收获,并达到可推广的价值。

近10年来,借助李嘉诚基金会的海外关系资源,我们着力寻找可以因袭的国际化办学项目,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分析,特别是对可以打破传统办学模式的好的范式我们就坚决引进。比如学分制的引进,国内很多大学都在做,但是似乎形式上的意义更大,而汕大是真正推行了内涵意义上的国际基准学分制: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全校的任何课程资源,可以自主决定毕业时间。

当然,对于因袭而来的任何国外大学的成功模式,我们在引进的同时,必须要做的工作就是本土化的调适,也就是规抚。由我校执行校长、加拿大工程院院士顾佩华教授领衔的CDIO工程教育改革模式,从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施(Implement)、运行(Operate)的CDIO,发展到道德(Ethics)、诚信(Integrity)、职业化(Professionalism)的EIP-CDIO,就是这样的过程。这是在纯粹的工程技术领域的基础上,结合了我国传统伦理教育的文化发展出来的新模式,也得到了国际工程教育界的关注。

我们所做的国际化办学努力,最重要的还是在创新推广上。我们非常期待,汕头大学的国际化办学模式能够作为兄弟院校的一个参考系。李嘉诚先生最近希望汕大学子“能参与全球每个角落的竞争,也能找到回家的路”,值得我们细心揣摩学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开放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访问本页请
扫描左边二维码
         本网站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为网友上传,若存在版权问题或是相关责任请联系站长!
站长电话:0898-66661599    站长联系QQ:670427609   
         站长微信:hainanok
请扫描右边二维码
www.myujob.com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汕头大学论坛 ( 琼ICP备12002442号 )

GMT+8, 2024-5-5 15:50 , Processed in 0.074905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校园招聘信息

© 2001-2020 汕头大学论坛校园招聘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